「我喜歡你的故事,因為那也是我的故事。」

die-blumen-von-gestern-film-facebook_orig.jpg

不得不承認,只要和二戰、納粹德國、猶太大屠殺相關的電影總是可以在第一時間抓住我的目光。可能是因為這些主題本身就極富故事性吧,也可能是因為德文系出身多少都會這段歷史有些感悟,然而親身和這段歷史站在一起時,又是另一種心境,是一種憤恨、扼腕最後卻釋懷的天真衝動。近年來有一些關於納粹迫害猶太人的主題電影已經不再偏向刻畫納粹種種暴行,而是深入討論事隔將近70年後的「轉型正義」。《昨日盛開的花朵》乍聽之下像一部法國愛情文藝片,實則卻是在講述如此龐大的議題,要是不看預告片,我說不定又錯過一部電影了(笑)。

《昨日盛開的花朵》雖是一部和納粹德國相關的電影,但其實不必對此有太多研究也不會看不懂。片中從納粹和受害猶太後裔的背景延伸出了許多生活上會遇到的問題,例如:男主托托不願生下帶有納粹血液的小孩而說自己不孕,寧願妻子和別人行房;女主莎琪因為對於德國男人和Mercedes Benz有特別偏好而不斷天人交戰,導致精神有點錯亂甚至有自殺傾向。這些都是1945年集中營被盟軍解放後仍舊被囚禁的靈魂,電影在這部分並沒有用太嚴肅的氛圍或錐心的表演來呈現,反而透過男女主角滑稽又深刻的互動來描繪加害者與受害者後代的衝突和相互理解,讓劇情變得平易近人又好懂。比較具有巧思的是,這些真相都是在電影約莫後三分一才會慢慢水落石出,讓觀眾有一種「天啊!原來是這樣」的錯愕,增加了一點細緻度。

die-blumen-von-gestern-herzsprung-mobil_orig.jpg

其實第一次看完《昨日盛開的花朵》時我有點摸不著頭緒,大概是因為我每次都挑半夜看電影,搞得自己思緒不清楚;第二次看完後豁然開朗,搞懂了不少疑惑的點,才真正被電影感動。一開始無法理解為何莎琪的言行如此怪異又前後不一,之後知道了那是來自家族背景的枷鎖,讓她始終無法完全放下仇恨,又為自己就要放下仇恨而感到仇恨。電影後半段的轉折來的相當快,節奏掌握上還是差了一點,但最後首尾相連的手法我私心非常喜歡!配上片末的配樂,讓人一瞬間釋放了轉折帶來的壓抑感,才明白釋懷和原諒就是轉型正義的真正意義。

die-blumen-von-gestern-2016-film.jpg

我到現還記得2016年夏天我踏進奧茲維辛集中營當下的感受,那是我參觀的第二個集中營(第一個是柏林郊區的Sachsenhausen,裡面沒有太多觸目驚心的展品,多半是關於醫療和人體實驗的文檔,看了反而更憤慨),心裡已經沒有一點對納粹的譴責,只有對於生命逝去的遺憾。為時三個鐘頭的導覽結束後我們回到營區入口,看到了很多倖存者分享的故事,其中一位是波蘭的老爺爺(當年他還是青壯年,被送進奧茲維辛進行名義上的「勞動改造」),他在訪問中提到他不恨德國人,事過境遷後他知道要好好繼續過生活,因為選擇原諒也是放過了自己。其實片中的魯賓斯坦女士在片末的短暫演說也提到了原諒的事,原諒那麼美好,但又那麼不容易,才讓世界花了70年仍糾纏不清。德文片名“Die Blumen von Gestern“中的Blumen除了花朵的意思,其實也是在說男主角Totila Blumen的姓氏,「昨日的布魯曼」,其實就暗示了曾經的黑暗和錯誤已經過去,那些上一代的傷害和這一代的糾葛,如昨日盛開的花朵,不論是絢爛或是罪惡都該被留在過去。

 

 

Kraków 10.07~11.07_3869.jpg

奧茲維辛集中營入口的鐵軌直通營區,終端停留在大門後的空地,那些美好的生命也就結束在這裡

arrow
arrow

    janekuo16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